close

  【我看教育十年】
  □朱永新(新教育實驗發起人,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,蘇州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)
  如果要我對十年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評價,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:在公平與效率之間行走。
  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,中國教育走的是一條效率優先的道路,基礎教育領域實驗學校的確立、重點學校的評估;高等教育領域211工程、985工程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等,這些讓強校如虎添翼的舉措,某種意義上來說,也是錦上添花,結果造成了城市與農村、東部與西部、重點校與薄弱校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。
  2003年7月28日,胡錦濤發表了“堅持以人為本,樹立全面、協調、可持續的發展觀,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”的重要講話,科學發展觀在十七大上被寫入黨章。十年來,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,教育公平問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。
  2003年,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,《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》明確把農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,著力解決農村教育發展薄弱問題。決定實施加快中西部農村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、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“兩基”攻堅計劃。
  2006年開始,先後對西部農村全面實施學生免除學雜費、免費提供教科書等政策;採取招聘特崗教師等辦法補充西部地區農村學校的師資。
  2010年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》正式頒佈,更明確把“促進公平”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針,把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。主張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,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,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,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,向農村地區、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,加快縮小教育差距。同時明確提出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,要求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。
  2011年,中央財政撥款100億元推進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、每年160多億元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。
  2012年,國務院出台《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》,教育部與四川、西藏、甘肅、青海四省區政府正式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,構建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協同推進的機制。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21984.63億元,占國內生產總值4%以上。大量增加的教育經費在“保運轉、保工資、保安全”的基礎上,重點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,努力做到四個傾斜:向農村地區、貧困地區、民族地區傾斜,向農村義務教育、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,向特殊困難學生傾斜,向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傾斜。
  可以說,這十年來,我們走在力推教育公平之路上,步伐並未停過。但是,我們也清晰地看到,由於缺乏有效而嚴格的評價標準,各級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時仍然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搖擺不定,教育資源向好學校集中的趨勢沒有得到遏制,各種重點建設與重點投入仍然以新的名目繼續進行。群眾反映強烈的中小學擇校問題,大學之間的差距拉大問題等,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。
  實現教育公平,仍然有漫長的道路需要行走。  (原標題:在公平與效率之間行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s27fstj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